在线咨询
立即注册
案例试听
每年的开工,我都想写一些东西对这一年进行一些期盼,也给未来的一年立个 Flag,来年再看
从 2020 年到 2024 年
#2020 致创业中的我们,写给2020的开工时刻
2024年的开工时刻,人生当如蜡烛,从头燃到尾,始终光明,永远少年!
其实2023 年很辛苦,以至于在 2024 年写开工信的时候我很疲惫,2023 年我们奋斗了一整年,但依然亏损严重。
但 2024 年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开始盈利了,开始全体同学的收入增加了,开始有了一定的行业地位,甚至让很多竞品开始正视我们
我经常被问到,也经常自我追问,2023 年我们做错了什么?2024 年我们做对了什么?
2023 年,chatGPT 出现,我将此认为是我人生最重要的机会,毕竟一个浪潮到来,只有在浪潮中的人才会最有机会受益,而我已经从事对话机器人长达 5 年的时间。
但正是由于这份重视,我们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融资到位后开始扩大团队规模,从 50 人到 80 人,产品矩阵开始失焦,从音频走向多模态,我们开始自己训练一些模型。
坦率的说,作为一个创业长达 10 年的人,这不应该是我会在第八年还会犯的错才对,毕竟在过去已经发生了多次。
后来我想了下,可能就是因为对未来的足够重视,那个不想错过的心,才会出现这些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亏损,才让我们烧出 2024 年的路
那么 2024 年,我们做对了哪些事情?虽然可能只是运气(我经常这么自嘲)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总结下:
(1)做减法和聚焦 (2)拒绝资源依赖 (3)数据化和精益化
-做减法-
所以在 2024 年,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我个人也开始从生活到工作去做减法
生活上,我开始断舍离,开始减肥,从 226 斤减到 188 斤。
工作上,我们主动叫停了已经投入超过 200 万的数字人的产品研发,转向源码销售弥补亏损
产品上,我认真的审视我们产品的臃肿,不停的合并、删减、归一各种需求和功能,比如“安全退出”为什么要有“安全”?我会认真的思考每一个文字的必要性和页面的合理性。
做减法,就是给团队提高效率,减少一个一个客服的沟通的最佳方案就是产品用户一眼就可以看懂
而减法也不仅仅是在战术层面,去减流程、减产品和减形式化,也体现在战略层面
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战略层,我们削减了几乎所有无关产品和边缘模块的研发资源,把力量汇聚到核心:大模型呼叫上,并且保证大模型呼叫产出的知识成果,有 6 成左右可以下放到上一代 AI,实现双层保险的降维打击。
这是真正的产品创新,在研究的路上,由于没有前人可以借鉴,我只有向coze 等智能体平台学习,向客户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重新编写需求确保我们创新出来的东西,不是伪需求。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从 24 年开工到现在,我们贯彻的非常好,也得到了市场的奖赏,那就是高速的业绩增长。
-拒绝资源依赖-
2023 年年底我曾说,我要在 2024 年实现不增加一个人,但是业务增长 50%,实际我们也做到了
这是个 flag,让我开始想办法去解决资源的依赖
人总是有思想的懒惰,如果服务跟不上,就想招聘 csm,如果研发跟不上,就想要补研发,似乎只有有足够多的人,就能将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事实上,无论是 chatgpt 还是 deepseek,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真正爆发增长的 AI 应用,都不是拥有最多资源的巨头实现的。
没有哪个人可以江山永驻,所以资源的依赖惯性必须被杜绝
什么是资源?是钱、是人脉、是人、是流程
我们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会想办法靠别的实现。
服务器不够,做底层弹性伸缩,花更少的钱,实现更好的效果。
AI 能力不够,减少行业信息差,找到最新的技术方案,实现更好用、成本更低。
研发效率不够,全员采用 GPT+Copilot 编码,公司报销。
研发效率还不够,直接把所有需求定义成钱,发给研发的同学。
服务的效率不够,直接设立服务目标大奖,提高服务运营积极性。
就算还不够,让一线向上管理,给我们提出可以激励到他们的方案。
周报没人看,那就取消周报。
这一年里,员工的收入增长了很多,但是比起把团队扩大到百人一样,这是更好的状态。
我也希望在 2025 年,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学会做减法和拒绝资源依赖,用更小的资源,创造更大的能量体。
-数据化和精益化-
这一年我最大的感触是,云蝠的团队已经开始全员适应 AI 的时代。
我们开始将 CSM 向提示词工程师团队培养
我们开始真正的 AI 编码,并让 AI 去解决那些过去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过去多年的数字化积累,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数据
我可以预测每个月的业务走向,和业务结果。这些预测不是靠脑子,是靠历史数据的沉淀。
我们知道在哪些天,可以减少服务人力,在哪些天需要增加服务。
在哪个月份冲刺业务效率最高,在什么时间激活客户成交率最高。
是数据教会我们的,而数据+AI,让这个指导更加的显性。
------------
其实从 2018 到 2025,云蝠智能的第七年,我个人的第十年+。这七年里发生了很多的小故事,我可以写一些小的故事碎片。
2018 年,我第一次创业失败,我曾经过度依赖所谓的资源,相信资源和资本会救我,但一切终成败局。那一年我的一切清零,重新开始。
也是在 2018 年的年底,在江北的一间 50 平不到的办公室,我重新开始创业,那一年的会议室甚至连灯都没有。
2019 年,云蝠智能已经没有钱了,所有的现金已经消耗殆尽,我、亚慧和文龙将自己的工资减少到了不到 5千,直到陆奇博士投资后很久我才去报销我半年的差旅费,那是厚厚的一沓火车票。在 19 年,我曾经尝试以 100 万的估值去融资20万元渡过难关,我问了 3 个很有钱的朋友,都没有人同意。
也是在 2019 年,在从无锡到南京的路上,我接到了科含的电话,他告诉我陆奇博士决定投资我们了,我激动的按了好几遍车的喇叭,差点撞车。在 YC 的路演的现场,云蝠智能第一次走向资本的视野。
2020 年,我曾经差点被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合并,一切已经走到了最终环节,但依然失败。疫情来临,我们主营的地产业务面临全线转型。
也是在 2020 年,由于这次失败,我开始正式我产品的不足,它太丑了、也不智能,就是一家小作坊的产品,无法带我走向星辰大海。在 20 年的 demochina 的路演现场我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愿意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不负我们的雄心壮志”
2021 年,一位红杉资本的副总裁在上海的星巴克和我喝咖啡,他认真并好心的劝我“佳星,放弃吧,你把公司卖了才是最好的结局,你们的赛道早就结束了,你的对手融了几个亿,你活不下去的。”
也是在 2021 年,我们的合纵连横计划初露锋芒,大量的 OEM 伙伴和 ISV 集成开始发酵,客户数量开始迅速攀升。
2022 年,在疫情的尾声,我终究又一次融资失败,我不抱怨任何人,只是觉得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产品终究是无法最好行业 top1
也是在 2022 年,chatgpt 出现,人机交互领域出现曙光,我开始抛弃关键词和表达式,走向意图理解和模型。
2023 年,数字人研发投入了上百万的资金,业务量大量下滑,战略失焦出现的亏损不停的拉大
也是在 2023 年,我们从数字人中培养的算法能力让我们真正意义的具备了算法工程化的团队,为大模型呼叫奠定了基础。
2024 年,叫停数字人二级火箭,支线任务全部取消
也是在 2024 年,收入终于开始爆发增长,拉出漂亮的增长曲线。
这个过程中,质疑、鄙视常伴我身,我看着无数人对这些的质疑,对 AI 的质疑,对模型呼叫的质疑以及对创新本身的质疑。
甚至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质疑我自己,这条路对吗?为什么只有我们一个人在走,是不是只是我的臆症。
我帮我的投资人看过数千个创业项目
其实,否定一个人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人注定会失败,这是残忍的概率学,创新更是如此,给一个人打 NO 是最容易体现自己聪明的办法。所以我非常的希望证明自己是那个 Maybe,也希望更多看到别人身上的 Maybe
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因果
是 18 年的创业失败,让云蝠诞生
是 19 年现金流断裂,让云蝠拥有了全新的股权结构
是 20 年疫情,让我主动从地产行业走向全行业
是21 年收购失败,让我独立成长,有机会独当一面
是 22年又一次投资失败,让我认真的研发产品,解决难而正确的事情
是 23 年的数字人研发,让我们拥有了算法体系
......
所有的失败,都给了我们机会去成功
所有的不良之因,总可以结出胜利之果
所以在 2025 年,我希望也祝福大家
可以一起做减法,做一个纯粹而自由的人
可以一起拒绝资源依赖,有自己独当一面的机会和闪光点
关注数据和 AI,进而实现精益化
2025 年,向前跑吧少年们
祝福大家在这一年里,虽经历风雨,但少年依旧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个 Maybe
祝大家开工大吉!